做主图前需要明白的配色原理
发布时间:
2021-12-14 09:25
来源:
我们都知道配色的方法很多,辅助工具也不少,但是令人印象深刻的,往往是一些颇为有意思的技巧,今天,我们的雅星广告小编就大家来了解一下关于做图前需要明白的配色原理吧!
技巧1:谨记配色策略
在开始着手挑战配色之前,我常常会翻看Dustin Senos关于设计原则的短文,他在文章中,阐述设计原理方式是非常有意思的,干练而有趣,“方向优于选择”,“合适优于一致”、“发展性优于总结”,其实如果借用这种总结配色也不错,“白色优于灰色”,“和谐优于错位”,“沉静优于热烈”。当我在工作的时候,我会时刻谨记这些配色策略,它们更像是一种感觉上的规范,就像用户角色引导UX设计体验一样。
技巧2:取色一条线
在调色板上选择色彩的时候,我会倾向于沿着直线路径来挑选色彩,从左到右,从上到下,或者沿着对角线来选取色彩。这样所获得一套配色可以兼顾到不同的按钮状态(可用/不可用、活动/不活动),兼顾到视觉主体和边框、背景等。我们也可以在取色器的同一个位置取色,调整色调,获得的一组色度接近色调不同但是高度协调的色彩组合。
技巧3:保持敏感,小幅调整
调整这么多的配色,给我印象最深刻的经验教训就是:哪怕是轻微的色彩调整,都会对整个配色方案带来巨大的影响,所以,我觉得在配色的时候,要保持敏感,小幅度调整和改变,你可以试着挑选偏冷或偏暖的灰色,运用到你的配色方案中,你会发现它们会不同程度地调和整个配色方案的协调度。根据这样的策略,你可以挑选出一大堆色彩作为备选,反复迭代,变得对于微妙的色彩变化更加敏感。
技巧4:善于叠加模式
如果你善用混合模式,就能创造出令人着迷的配色方案,通过简单的叠加两个色块,选择“Multiply”(乘法)混合模式,就能得到匹配的第三种颜色,在白色背景上,我们还能通过调整透明度来快速调整色彩的明暗,不过我始终觉得在黑色背景上来调整色彩更有意思,搭配混合模式来探讨色彩的可能性,总能创造新的搭配,这种同色彩的交互方式,为许多经验丰富的设计师运用。
技巧5:沉静而集中的配色
选好色彩是一回事,在视觉设计中有效地运用它们是另一回事,有的配色方案非常漂亮,但是一旦被运用到特定的设计项目中,整个视觉就崩坏了,尽量让配色方案中不要那么庞杂,让整个设计更加沉静,比如,文本,图标和边框采用不同类型的蓝色,能让整个设计显得协调。当你想要高亮突出什么东西的时候,可以采用这种方法。
技巧6:在不同背景下查看配色
我记得之前参与一个可拓展的色彩系统项目,当时我挑选了大量微妙而接近的色彩,当我仔细审视它们的时候发现很难区分彼此,这个时候,我将这些色彩复制一份,然后添加了一个黑色的背景,这个时候,色彩和色彩之间的区别就变得明晰了,让我能够更好地做出选择。
技巧7:明艳的色彩更吸引人
在取色器的右上角取色能够找到更加安全、更加吸引人的色彩,供你运用在配色方案中,色彩越靠左、靠下、色彩上所叠加的灰度和黑色就越多,色彩本身的重量就越重,而过重的色调会在潜意识上给人以压力,所以,我更倾向于使用清晰明亮的色调来进行设计。
技巧8:叠加图层调色
想象有一张半透明的纸,当我们将它置于色彩的上方的时候,它能够从视觉上“消减”色度,我们可以在ps和sketch 中模拟这样的纸,新建形状,通过调整透明度和混合模式,或者搭配使用来实现不同的效果,我们还可以调整纸张本身为白色或者黑色,在叠加混合模式下,能对色彩的饱和度产生不同影响,在有的ui设计项目当中,会借助这样的来暂时调整整个区域的敏感度,这比改色更加轻松,还保持了色彩之间的协调度。
技巧9:更具前景色来挑选背景色
当我选取背景色的时候,我更喜欢根据前景色来搭配,吸取前景色,调亮或者变暗,而不是选择纯粹的中性灰色,这样的方式会让背景色是或冷或暖的浅灰,给人一种协调的感觉。
技巧10:色彩的明暗与前后
最后,我们应该始终谨记色彩的明暗所带来的的视觉深度清理,在较深的背景下,浅色会显更靠前,而在较浅的背景下,深色会显得突出而靠前。
需要,色彩,配色,技巧,调整,时候,设计,我们,可以,背景
上一页
下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相关新闻
暂无数据